时间:2017-09-22 来源:江门中心重症医学 编辑:中心医院
家住恩平某镇的何婆婆已近7旬,勤劳一生的她在那个下雨天照常出去搬柴入房。然而这个再寻常不过的举动却让她历经一场弥天灾难,几近丧命。究竟发生何事?
原来搬柴后一周,何婆婆身体开始出现异样,起初只是呼吸不畅,后来逐渐发展为呼吸困难,出现全身皮疹,家人见状不妙,慕名前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。
婆婆发病急骤且进展迅速,入院后很快出现呼吸衰竭,血氧极低,岌岌可危。呼吸科医生当机立断给予气管插管,重症医学科医生鼎力抢救,并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(ICU)继续寻找病因及生命支持。
转入ICU后,经过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详细查体发现,何婆婆除了全身散发红色点状皮疹之外,在左侧腹股沟处暗藏一个不显眼的焦痂,周围泛着红晕。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,结合婆婆血小板明显减少、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以及多浆膜腔积液等检查结果,当班医生认为“恙虫病”的可能性极大,它引起了全身小血管炎,由于肺部血供极为丰富,极易受累。组织病情讨论后,决定使用呼吸机支持肺脏,还采用强力抗感染联合多器官支持。
虽然诊断明确了,但何婆婆病情仍不乐观,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后,血氧有所改善,可血压持续偏低,难以满足全身器官的需求。主管医疗小组经讨论后考虑,除了肺部受累,婆婆的心脏功能也可能受损,应迅速完善心脏彩超、PiCCO等检查及监测。
果不其然,结果提示婆婆整个心脏功能异常!医疗小组及时调整方案,治疗重点直击改善心肺功能,何婆婆的症状明显缓解,生命体征日趋稳定,转入ICU约10天左右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导管。
然而劫难并未就此结束!
拔除气管插管后不久,婆婆的病情出现反复,很快再次出现呼吸困难,千钧一发之际,医生再次为婆婆气管插管。经过二次打击,婆婆脆弱的心肺也再陷入了旋涡,检查发现她的心包积液、胸腔积液量增多,右心室被明显压迫,左下肺实变。为降低穿刺引流风险和提高拔管成功率,重症医学科医疗小组发挥多学科综合治疗(MDT)的优势,联系超声介入科帮婆婆穿刺引出心包及胸腔积液。
积极的探索、及时的处理
全面的诊治、多学科的配合
经过两周时间
恙虫病的重症患者何婆婆精神日渐好转
心肺功能逐步恢复
病情逐渐改善
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并转回普通病房
遂后康复出院~~
1. 《风俗通》曰:“恙,毒虫也,喜伤人。古人草居露宿,故相劳问,必曰无恙。”恙虫卵孵化成幼虫后,爬行到草地或农作物上,一旦有人坐卧或接触,恙幼虫便爬到人体身上叮咬,病原体进入血液后,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变。老鼠等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,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。
2. 多见于夏秋季节,以6~10月份发病率最高,且多数出现于下雨后1~2周。
3. 患者多有野外作业或在草丛中坐卧史,潜伏期5~20天。
4. 起病急,有高热、焦痂、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表现,严重者可因肺、心、肾等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。
恙虫病的首发症状是高热,易被患者认为是感冒而忽视或延误治疗。而恙幼虫叮咬部位较为隐蔽,焦痂(或溃疡)难以发现,加上患者病史诉说不清时,容易被误诊。
因此,如果市民野外活动后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,且腰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处发现焦痂,要警惕是否患上恙虫病,应及早就医。
同时提醒市民,夏秋季到公园游玩时记得擦上驱蚊药,穿有袖子、能封好袖子和领口的衣服。尽量不要进入草丛,不要随意坐卧草地或接触农作物,“日常家居要保持清洁,避免卫生死角,喜欢种植花草的市民应勤除草、灭虫和灭鼠,有鼠类出入的地方要喷洒农药。”
恙虫病在人和人之间不会传染,可防可治不必恐慌,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请及时就医!
1、消灭传染源:灭鼠是主要措施。
2、切断传播途径:杀虫、除草,改善环境卫生。
3、个人防护:避免在流行季节坐卧草地;野外活动时应该束紧领子、袖口及裤脚口;必要时可在外露的皮肤涂抹驱蚊油。